-
南昌招商引资:首票保税维修业务落地
1.南昌综合保税区迎来首票保税维修业务落地,标志着南昌市在拓展开放型经济业态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方面迈出关键一步。此次业务落地将通过整合全球维修产业链资源,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,成为推动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。 2.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重要功能业态,保税维修业务依托综合保税区“境内关外”政策优势,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税服务。根据海关总署相关政策,企业可将境外待维修货物运入综合保税区,利用区内保税政策完成检测、维修后复运出境,全过程无需缴纳进口税款及风险保证金。这一模式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,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国际市场响应速度提供了政策支撑。 3.南昌综合保税区此次落地的保税维修业务,聚焦电子信息、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。据南昌海关介绍,该业务通过“入区维修+保税政策”组合拳,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参与全球维修产业链分工。待维修货物从境外运抵综保区后,可直接利用区内基础设施开展检测维修,维修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等按规定监管处置,有效简化了传统维修模式中的多环节申报流程。 4.从区域产业发展视角看,保税维修业务的开展对延伸产业链具有显著带动作用。江西省政府在《江西省“十四五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》中明确提出,要“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,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”。保税维修业务通过吸引技术密集型维修项目落地,可促进检测、维修、再制造等配套产业集聚,形成“制造-维修-服务”一体化产业生态,助力南昌构建更具韧性的高端产业链条。 5.南昌综合保税区作为江西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,近年来持续优化监管模式、提升服务效能。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信息显示,该综保区通过深化“区关港”联动机制,推动通关流程简化和监管效率提升,为保税维修等新兴业态落地创造了条件。此次业务落地后,区内企业可依托政策优势承接境外维修订单,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,同时为周边地区带来技术溢出效应。 6.保税维修业务的落地,也为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,具备保税维修能力的区域对高端制造企业具有更强吸引力。企业选择将维修环节布局在南昌综保区,不仅能享受政策红利,还可借助区域交通枢纽优势辐射中部地区市场,这种“政策+区位”的双重优势,有助于南昌在招商引资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 7.从全国开放格局来看,保税维修业务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创新的重要体现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,全国已有多个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维修业务,成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。南昌此次首票业务的落地,填补了江西省在该领域的空白,使中部地区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进一步完善了功能布局。 8.下一步,南昌海关将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模式,依托“智慧海关”建设成果,实现保税维修全流程信息化监管,为企业提供“一次申报、分步处置”的通关便利。同时,地方政府部门将联动综保区管委会,加快完善区内维修配套设施,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,推动保税维修业务向更高技术含量、更高附加值领域延伸,助力南昌打造中部地区高端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。 9.此次保税维修业务的落地,是南昌落实国家“稳外贸、稳外资”政策的具体实践,也是推进“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”的重要举措。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,预计将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,为江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 (注:本文政策表述及区域发展规划内容综合参考海关总署官网、江西省人民政府网、南昌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信息,具体政策文件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。)
2025-06-26
-
【2022年南昌招商】南昌 “云签约” 657 亿: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双突破
南昌 “云签约” 657 亿: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双突破 一、签约亮点:54 个项目锚定高端产业 南昌市 “云签约” 54 个项目,投资总额 657.04 亿元,其中超 50 亿元项目 3 个,包括投资 80 亿元的数字经济总部基地,将引入 20 家互联网企业区域总部;超 20 亿元项目 15 个,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、生物医药等领域。工业项目占比 46.3%,服务业项目占比 50.6%,体现 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” 战略。 二、产业导向:“4+4+X” 体系再强化 签约项目中,符合 “4+4+X” 产业导向的占 85%。例如,某汽车电子项目投资 30 亿元,建设车载雷达生产线,填补南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部件空白;某数字经济项目投资 25 亿元,建设区块链产业园,预计年交易额超 100 亿元,带动 500 家上下游企业集聚。 三、服务创新:云端对接与政策承诺 疫情期间创新招商方式,通过 VR 展厅、线上洽谈室等工具实现 “屏对屏” 签约,某智能装备项目团队通过 3 次线上会议即达成合作。同时,承诺 “签约即兑现” 政策,对落户的总部企业给予前三年地方税收留存部分 100% 返还,某区域总部企业预计获返税超 5000 万元,用于研发投入。 四、区域影响:打造中部投资热土 本次签约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,可新增年产值超 1200 亿元,税收超 60 亿元,带动就业超 2 万人。其中,数字经济项目将助力南昌打造 “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”,目标 2025 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5000 亿元,占 GDP 比重超 40%。
2022-05-24
-
【2022年南昌招商】南昌二季度集中开工:885 亿项目绘就发展蓝图
南昌二季度集中开工:885 亿项目绘就发展蓝图 一、项目结构:产业与民生并重 2022 年二季度,南昌市 128 个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 885.93 亿元,涵盖工业(43 个)、服务业(25 个)、公共服务(37 个)等领域。其中,工业项目占比 33.6%,包括投资 50 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,建成后年产传感器 10 亿只,配套南昌智能终端产业;公共服务项目包括 10 所学校和 5 所医院建设,预计新增学位 1.2 万个、床位 800 张。 二、产业项目:强链补链与未来布局 聚焦 “4+4+X” 产业体系,工业项目中 70% 属于强链补链型。例如,投资 30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,为本地车企提供核心部件,本地配套率从 35% 提升至 50%;投资 20 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,引入 3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主攻创新药研发,预计 5 年内培育 3-5 个一类新药。 三、建设保障:要素与进度双管控 实行 “项目进度红黄绿” 三色管理,对滞后项目挂牌督办,2022 年首批开工的 43 个工业项目中,38 个提前完成土地平整。建立 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 机制,为重大项目优先配置用地指标 2000 亩,某半导体项目通过 “标准地 + 弹性年限” 供地,拿地至开工仅用 90 天。 四、城市能级提升:基建与产业协同 15 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 100 亿元,包括地铁延长线、智慧交通工程等,建成后将缩短主城区与经开区通勤时间至 30 分钟,预计带动沿线土地开发价值提升 20%。同时,配套建设 5G 基站 2000 个,实现项目集聚区 5G 全覆盖,为智能工厂、智慧园区提供网络支撑。
2022-05-24
-
【2022年南昌招商】南昌经开区重大项目开工:新赛道布局与产业集群升级
南昌经开区重大项目开工:新赛道布局与产业集群升级 一、新基建与新产业:89.35 亿元项目集中启动 2022 年第二季度,南昌经开区 15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涵盖生物医药、智能芯片、动力电池等领域。其中,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三期项目投资 30 亿元,规划产能 10GWh,配套比亚迪、蔚来等车企,达产后年产值超 60 亿元;国信生物医药产业园聚焦抗体药物研发,引入 3 个国家级研发团队,预计 5 年内孵化 10 家创新药企。 二、产业链完善: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,重点补强智能终端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智能芯片密胺环保器皿项目引入德国全自动生产线,年产智能回收柜 50 万台,与南昌现有智能终端企业形成 “芯片 — 终端 — 回收” 闭环。一季度,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.1%,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 35%,成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。 三、服务保障:疫情下的项目加速度 建立 “项目管家” 制度,疫情期间实行 “云审批”“不见面签约”,某智能装备项目通过线上评审提前 15 天取得施工许可。设立 5 亿元产业扶持基金,对新开工项目给予设备购置 10% 补贴,2022 年已兑现补贴超 8000 万元。同时,开通 “复工专列” 接返工人 2000 余人,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不受疫情影响。 四、战略定位:强省会的产业支撑 作为南昌 “强省会” 战略的核心载体,经开区目标到 2025 年形成 “2+2” 产业体系(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 + 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),产值突破 3000 亿元。本次开工的项目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 70%,预计新增就业超 1.2 万人,带动区域 GDP 年增长 2 个百分点。
2022-05-2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